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乡村与农业的阶段性转型之路

    信息发布者:以诚相待
    2017-08-16 13:53:43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转载

    高国丽:发展田园综合体:乡村与农业的阶段性转型之路

    [ 作者:高国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184  更新时间:2017-08-14  录入:王惠敏 ]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导语: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效盘活了农村经济,推动了农业的供给侧改革,旅游业成为农村的新常态战略产业。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财政部并于日前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确定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这是农村经济阶段性转型发展的又一次战略机遇,也是我国立足于当前农村现状和市场需求进行的精准改革。

    一、“田园综合体”是什么?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即“三区、三园和一体”。其中“一体”即田园综合体,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从“田园综合体”的定义方面来分析,具有以下三个突出亮点:

    (1)明确经营方式,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

    (2)强调农民地位,以农民为发展主体和受益主体;

    (3)明确产业内涵,为乡村、农业发展真正指明方向。

    二、“田园综合体”提出背景

    乡村与农业增质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新常态动力支持。在我国当前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小镇以及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发展战略引导下,三次产业呈现出交叉融合的发展特点,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融合效应,乡村承载着经济增长和发展改革的重要战略使命,农村经济迸发出较大发展活力。而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基础上,我国地方经济亟需转变发展方式,而乡村以旅游为发展契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承担起区域发展更大责任。

    农业供给侧改革,亟需更具高效和高质的生产组织和发展方式。我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成为大方向,但其中也存在着土地利用效率低、产业支撑动力不足、农民受益程度较低等问题,我国从过去的新农村、美丽乡村到现在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在朝着实现新型城镇化组织方式迈进,而面对城市文化交流和休闲需求的上升,实现更大程度上调动农民积极性,提升农民社会地位和实际收益,让农业成为现代化产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功能的美好家园这些目标,使得更具有人文性、分享性、创新性、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呼之欲出。

    社会资本向乡村集聚,全域旅游引发区域大发展观念逐步深入。在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有关乡村与农业各项发展政策的引导之下,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业转向现代化发展,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场空间有效拓展,不断适应个性化需求。近年来以精准脱贫、特色小镇建设为代表的政策引发社会资本的集聚,不断创新资本的利用、合作模式,其中PPP有效带动企业这类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在县域、镇域空间甚至跨区域开创更多合作项目。全域旅游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的产物,立足于区域的全产业联动、全业态布局、多部门协调、主体效益共享、地域空间发展联通,这使得跨区域与区域内整体性布局发展理念得到了创新发展。

    三、“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策略

    土地资源的有效盘活与开发

    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

    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利用

    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

    社会资本的有序介入

    积极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力度,积极统筹各渠道支农资金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

    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模式

    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关系,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

    完善配套设施体系

    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条件。

    构建支撑产业体系

    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创意农业,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统筹城乡生产要素

    通过以田园主题为依托,创建集田园生产、生活、景观于一体的场景空间,构建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景观吸引核,以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享受休闲农业乐趣功能的休闲集聚区,以农业生产全过程具备的教育、展示、体验功能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区,以城镇化功能为核心的居住发展带和社区配套网。打通城市与乡村的壁垒,促进城乡生活、生产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

    四、关于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几点思考

    重质量,防哄上。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是基于更高质、更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是农业与旅游业在促进乡村区域经济升级基础上的融合发展,在我国由于政策主导的惯性思维,往往会产生自发性和盲目性的投机建设和资本集聚,正如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情高涨,短时间内形成了数量众多看似各异的小镇,而其中不乏简单模仿照搬、本末倒置的投机行为,并没有达到以产兴镇、统筹城乡发展的效果,反而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也得到了无效供给的教训。由此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从开始就把控好发展质量,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评估体系,避免区域单位资本的无序进入而产生片面追求数量的后果。

    重内涵,防变味。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价值和吸引力在于田园景观,因此建设不能偏离田园主题,应以绿色、循环、集约化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文化赋予、景观升级来实现符合现代审美和休闲需求的田园基地,让田园的地貌、形态、肌理等得以更好地提升和展示,根本上要留住田园的山、水和乡愁。应避免在建设过程中的“大拆大建”“刻意景观重塑”这样的宏大叙事,更不能借机搞变相的房地产开发,毁了田园的原汁原味之美。

    重规划,防低效。科学规划是实现田园综合体高效高质建设的基石,尤其在土地政策管理之下,应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土地,统筹集约其他用地,应将产业、生活、功能区、交通等合理布局,制定符合本区域单位的阶段性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正如《关于做好2017年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各试点地方要统筹运用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村级集体经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业等方面已有的建设成果,明确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在试点中的定位,结合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居民人口、发展潜力等基本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编制好试点方案。各试点地方在选点过程中要加强调研论证,尊重农民意愿和考虑现有发展条件,不得加重农民负担。要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保证农民适度参与和受益,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重特色,防同质。同质化是我国各项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尤其在当前的特色小镇中表现较为凸出,因此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从源头将“特色”置于发展高地。田园综合体的各试点地方要支持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乡镇(村)、特色片区,全域统筹开发,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突出特色与品牌,选择农民合作组织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力强、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生产组织化程度较高、区位和生态等资源环境条件优越、核心区集中连片、开发主体已自筹资金投入较大且自身有持续投入能力、发展潜力较大的片区。应注重原汁原味与人文内涵建设相结合,将本区域的文化基因包括非遗展示、故事传说、农业品牌等与农业、旅游业有效融合,并应以原汁原味为基本遵循,展现一方水土的风土人情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 微信公众号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